昨天是第二个 “厦门营商环境日”,厦门市自去年《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实施以来取得了亮眼成绩单:“今年前三季度共新设经营主体12.82万户,同比增长8.88%。”“‘开办企业’指标获评福建省标杆”“首批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”……
厦门如何以“营商”促“赢商”?一方面,厦门市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,商事主体“一网通”平台迭代升级至5.0版本,实现企业开办注销一网通办、全程网办、双向便利。其中,思明区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。另一方面,不断创新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,建立信用信息公示平台,探索信用差异化监管,将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嵌入到双随机系统中常态化应用,实现监管“无事不扰”“无处不在”。
此外,通过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,厦门市首批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,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电子商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,入选全国第二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。经营主体创新驱动能力进一步增强,全市有效发明专利、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均比五年前翻了一番。
在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方面,厦门市市场监管局联合财政、人社等11部门印发《加大服务扶持力度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,从降低经营成本、强化金融扶持、支持转型升级等方面为个体工商户“量身定制”26条纾困解难举措,出台《深入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工作实施方案》,支持“个转企”扩大经营,助力个体户高质量发展。
在加强信用监管方面,厦门市在全省率先出台《厦门市旅游市场价格行为合规指引》《厦门市商业广告代言活动合规指引》等重点行业领域指导性文件。深入开展进一步治理“餐桌污染”建设“食品放心工程”专项行动,持续推进“铁拳”行动,建立严于国标的供厦食品标准体系,建设全国首个“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服务平台”并正式上线运行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不断便利化改革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。围绕企业开办、变更、注销全环节,厦门市场监管局联合税务、住房等10部门于今年9月推出23项企业全周期证照便利化改革举措。今年推出的融合注册登记、食品药品、医疗器械等领域64个事项的11个“一件事”主题集成服务,入选2023年省政务服务效能提升“双十百千”工程典型案例。此外,依托“i厦门”APP上线企业电子档案“容e查”移动端,推进“随时随地、想查就查”更便捷;试点推行智能客服、个体工商户登记许可业务“全区通办”、视频帮办、政务智能办等“微改革”,提升了群众办事体验感,打造规范化、标准化、便利化服务窗口。
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将按照厦门市提出的“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”的目标,坚持企业需求为导向,积极转变政府职能,强化数字赋能和法治保障,驰而不息推进改革创新,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。(张启智 周雅芳 郑倩)